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信人民选择、历史选择,旗帜鲜明维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0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同共和国事业一道前行,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他豪迈地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人民政协最初的组织形式只有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在毛泽东和历代领导人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人民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努力下,很快发展为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宗教事务等8个工作组,如今则扩展成10个专门委员会,包括提案、经济、农业和农村、人口资源环境、教科卫体、社会和法制、民族和宗教、港澳台侨、外事、文化文史和学习等委员会。
70年间,人民政协在维护党的领导上,从来不含糊、不动摇、不犹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政协党组切实落实党对政协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确保政协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专门介绍了全国政协党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做法,强调政协党的建设关系政协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布置了建立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8项重点任务,成立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狠抓工作落实。
全面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任务: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遵循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协各项工作,以党建高质量确保履职尽责的高质量;切实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修订完善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议事规则、分党组工作规则等,构建起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与专委会分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牢记人民期待、神圣初心,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政协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人民政协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70年来,人民政协始终铭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不会忘记,从1949年9月到1954年9月,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新中国的各项重大事务,选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人民不会忘记,人民政协在70年历程中为履行好职能,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郑重的嘱托、殷切的期望,令政协委员为之动容。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把人民的呼声带到会上”,是各级政协委员的共同职责和普遍愿望。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刘屹在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带来了“奖惩并举、加大力度监管和治理汽车尾气排放”的提案。过去10年,刘屹一直在进行汽车尾气减排方面的研究,“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今,这一提案已经化为具体政策,融入“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
“人民政协提案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回应人民的热切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期待的问题,是每一个政协委员努力实现人民民主的神圣追求。”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李铁林说。
这些年,政协委员们聚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高校“双一流”建设、民办教育发展等积极调研、建言出力,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扣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国家海洋救助保障、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等调研议政;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等议题深入协商,促进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关注法治建设,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退役军人保障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制定修订和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出意见;着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书法教育、戏曲传承发展等进行调研……
人民的期待,一直都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风向标。
双周协商,是近年来政协工作的一个高频词汇,更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体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赋予了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协商民主的新内涵,虽只有“协商”两字之差,但意义重大。
至2019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召开了7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已召开2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次次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这些议题,全部源于人民大众的关注热点,几乎覆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担当大局重任、时代使命,凝心聚力走出民主新路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在人民政协中,有中国共产党,有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侨联等8个主要群团组织,有56个民族和五大宗教团体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其他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人民政协就喊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响亮口号。70年来,大团结、大联合,始终是各个时期人民政协担当大局重任、履行时代使命、迈出新时代人民民主新步伐的庄严责任。
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使得“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成为人民政协的典型特征,也使得现代中国的人民民主具有世界瞩目的显著优势。
70年来,人民政协本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的精神,协调、凝聚、团结全国各界参与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开创新时代民主政治的精彩篇章。
在大团结大联合的追求中,各党派参加政协工作共同性事务的情况交流机制建立起来了,政协专委会同民主党派中央共同承办协商议政活动,开展联合调研实现经常化。
在大团结大联合的立场上,政协系统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及时反映意见诉求,在汇聚人民伟力上迈出新的步伐。
在大团结大联合的征程里,全国政协新开展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专题学习考察、界别协商活动,召开界别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围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边疆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藏传佛教人才培养等议政建言、凝聚共识,为各族各界大团结注入强大动力。
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愿景,全国政协及时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调研议政,组织港澳青年社团代表赴内地体验交流;加强与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人士联系,坚定不移反对“台独”;邀请海外侨胞代表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围绕发挥海外侨胞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中的作用等调研建言。
70年栉风沐雨,70年共创伟业。我们相信,人民政协事业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必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20日 06 版)